返回

法律动态

法律知识问答三百九十

2020年11月23日
问: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解读是什么?
答:解读
2013年4月23日,实行了近20年的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》[1]首次迎来大修,修正草案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上首次提交审议。其中,惩罚性责任如何规定、是否允许消费者反悔、《消法》适用范围要不要扩大等,都是修法集中争议的焦点。
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修改中,非现场购物将被赋予“后悔权”,这种情况一般都是体现在现在的电子商务,也就是所谓的网上购物上,冲动的网购后如果遇到不满意的情况则可以在7天内退货。而对于购买一些耐用商品如汽车、电脑、冰箱等如果出现问题,拟由经营者举证“自证清白”。另外,欺诈消费的惩罚性赔偿额度也有可能由原来的双倍提升到3倍。[2]
2013年8月26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举行,对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》修正案草案进行了二审。对于备受关注的网购7天无理由退货,二审稿明确,鲜活易腐商品、被拆封的音像制品等不适用无理由退货。
折叠防止用后悔权
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    今年4月,首次审议的消法修正案草案亮点之一,就是赋予消费者“后悔权”,即消费者有权自收到商品之日起7日内退货。这一遵循国际惯例的规定,受到舆论普遍肯定,认为这样加大了消费者维权的力度。
该规定明确为:“经营者采用网络、电视、电话、邮购等方式销售商品,消费者有权自收到商品之日起7日内退货,但根据商品性质不宜退货的除外。”
此规定是否会遭遇恶意退货?有常委会委员、代表、地方和部门提出,该项规定对维护消费者权益有积极意义,但也应考虑到网络购物等市场发育程度和对经营者的影响,防止滥用这种权利,建议明确不宜退货的情形和退货费用的承担,增强法律适用的确定性和可操作性。
折叠不返还运费
有委员提出,无条件退货可能会出现以下问题:一是恶意退货,甚至有的经营者利用此规定进行不正当竞争而恶意退货,扰乱正常的市场秩序;二是邮寄费由谁承担不明确,可能导致纠纷数量增大;三是不利于电子商务发展。
法律委员会研究认为,建议无理由退货制度,应当处理好消费者权益保护与新的消费方式健康发展之间的关系。
建议对该规定进行修改,新增加一些内容:经营者采用网络、电视、电话、邮购等方式销售商品,消费者有权自收到商品之日起7日内退货,且无需说明理由,但下列商品除外:消费者定做的;鲜活易腐的;消费者拆封的音像制品、计算机软件;交付的报纸、期刊;其他根据商品性质不宜退货的。
建议增加的内容还有:消费者应当自向经营者提出退货要求之日起7日内将商品退回;经营者返还消费者支付的价款,限于商品价款,不包括运费。这意味着,运费将由消费者来承担。
折叠纳入消法调整
在消法的调整范围方面,现行消法第2条规定,受保护的是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、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消费者。
但消法20年前起草时,那时医疗、教育、住房等还是一种社会福利。实践中大家对“生活消费需要”理解不一,对购买商品房、接受教育和医疗服务等是否属于本法的调整范围,有着不同的认识。
法律委员会经研究认为,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保护市场交易中,处于弱势地位的消费者的法律,体现了对消费者的特殊保护。至于平等民事主体之间的其他关系,则受合同法等法律的规范。
同时,“生活消费需要”的表述涵盖范围较宽,可以为法律适用留有余地。此外,对商品房买卖、教育、医疗服务等领域中的哪些活动纳入消法调整,各方面还有不同意见,尚未形成共识。法律委员会经研究,建议暂不修改。

关于信息

2016-2025  甘肃锐城律师事务所 版权所有
网站备案:陇ICP备16001503号 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2592号 设计制作:宏点网络
关闭

结果